close

在研究發展部門的工作崗位上,最常做的事情之一,

就是撰寫各式文章,好顯得組織的專業,以及大小老闆的睿智。

而每次文稿都會希望有一些不同,特別是透過自製的示意圖來表現對於理論文字的融會貫通。

最近用到的是Pinsof(1992)整合歷程系統觀點(The integrative process systems perspective)。

透過自己對於理論內容的理解,

參考了Juvenile Counseling and Assessment Program Model的圖示模型,

繪製了一個簡單的圖示。期盼不要脫離理論內涵才好。

 整合歷程系統觀點示意圖      

 

什麼是整合歷程系統觀點呢?從原作者的文章,以及台灣老師們的詮釋,

自己整理的理論描述是:

同時具備系統(systemic)、整合(integrative)與歷程(process)成分,

是整合歷程系統觀點的概念特色(Pinsof,1992)。

首先,有關系統成分係在說明一個互動建構(interactive constructivism)的概念,

它指出組成系統的各次系統間,是彼此連結且相互影響,

但彼此影響的力量不必然對等,同時會形成一個與親密感(intimately)相關,具備階層概念的系統結構;

其次,關於整合成分則是有別於折衷意義,

主要源自於完形心理學(Gestalt psychology)中「整體大於部分總合」的概念,

強調從個體、家庭、學校、文化、性別及社會環境等多元系統觀的延伸,

也探討各個大小系統的互動過程及產出。

而運用的關鍵在於以一個「標的系統」(target system)的問題為核心,

找出問題根源以及維繫問題的結構(葉光輝,1999)。

最後是歷程成分,它解釋系統之間的互動是一個連續不斷的歷程。

例如,我們若僅侷限面對家庭問題中的親子衝突,則可能忽略同一時間也在發生的夫妻相處問題。

同時,歷程概念在於提醒過去經驗會影響系統當下如何面對問題,並且著重問題處理過程,

一個次系統改變則會對整體大系統帶來影響,而一項問題處理的結果,是另一項生命問題的過程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ysl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